公司經營的策略,是資深顧問的助力,還是阻力? [2013/6/6]
公司經營的策略,是資深顧問的助力,還是阻力?

自從公司成立運作以來,我們夥伴們花最多心思的地方
不能免俗地,是在公司經營策略與商品的選擇

上週有些機緣,和前東家的資深前輩們
⋯⋯ 有頗深入的促膝長談

很多策略,如果光從理想面來看
是無懈可擊的
例如保險業中有些公司
長久以來專注於推動純保障的觀念與商品
也在這樣的過程中,吸引到許多有德有才的夥伴加入

然而時光芢苒,市場的變化與客戶的需求成長
一樣快速,而也產生了一些衝擊
這樣的碰撞,甚至比業務人員的感受來得更快、更強烈
所以業務夥伴發現原來要繼續服務原本的客戶
開始有些力不從心
甚至許多客戶繳費期滿的情況
顧問們也沒把握能繼續留住客戶

因為當我們睥睨周遭,志得意滿,堅持自我信念的同時
我們的客戶
正在被其他泛泛的其他業務教育著
正在被其他琳琅滿目的金融商品迷惑著
正在被許多更貼近社會經濟脈動的服務吸引著

這樣的情況,真實存在
差別只是身在其中的夥伴,願不願意正面提昇

也許是自己已經跳脫為人作嫁的角色
對於公司的經營方向,有更多更嚴苛的自我期許

我們認為:所有的商品與服務策略
都應該讓資深人員能夠持續提昇自己的能力
提昇自己的服務境界:透過商品的多元化、高階化
提昇自己的服務地位:特別是更加完整的金融實力

如果您是業界的資深人員,敢問一句:
當您的客戶經過10年、15年的成長後
您該如何獲得超越客戶期望的成長?

如果您是公司的高階主管,經營者
請問您又打算如何有效地協助這些認真、努力夥伴
能夠有效地透過維持客戶,獲得對等的收益
如果一個從業15年以上的資深夥伴
都還要煩惱新客戶開發的問題
那這樣的經營策略,恐怕是不完整的

這是一個很嚴肅問題,不好回答,不易面面俱到
但是我們既然都選擇走自己的路了
更要兢兢業業,務必確保自己的成長
是一個持續超越客戶期望的實踐

曾有位前東家的優秀管理職這麼說的:
厲害的業務,就算商品不夠好,一樣能賣給客戶

然而,如果商品本身能解決的需求
跟客戶主客觀能接受的需求不同調.......
那麼這樣的銷售,是解決客戶的需求.....還是解決業務的需求?

又或者,如果我們要花費加倍的心力
來為自己所提出的商品建議作辯護
那顧問所堅持的信念
究竟是客戶真實期望的解答,
抑或是業務人員為了銷售所編撰出的華麗話術
自己卻不自覺?

如果我們自詡為顧問
那麼千萬要記得,隨時要有自我批判的能力
與自我剖析的勇氣